高一年级11月考试化学答案 1-5 CBACD 6-10CDADD 11-15 CDCCB 16-20 BBDBD 21.(共12分,每空2分) (1) ③⑥⑦⑨ ② (2)纯净物 (3) 丁达尔现象 渗析 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氯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 22.(共2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2) CO2 Ⅰ 6m (3)A (4)D (5)25.0 (6) ①烧杯 ②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③BE (7)77.1%(3分) 23.(共12分,每空2分) (1) 饱和氯化钠溶液(或饱和食盐水) 监测实验时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或防止堵塞) (2)乙 (3)无尾气处理装置 (4)AB (5); 24.(共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Cl2+2NaOH= NaCl+ NaClO+H20 平衡气压,防止倒吸 (2) 足量的固体(或固体) 大量晶体析出 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或用无水乙醇洗涤) (3)(3分)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1 月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第 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们应该弘扬与尊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2 (OH)2 CO3 ]),孔雀石颜料的主要成分为碱 B .明代《菽园杂记》中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摊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上述涉及的“灰”作用是过滤 C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于 1943 年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该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先析出了NaHCO3 晶体 D .2015 年 10 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利用乙醚从黄花蒿汁液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操作、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未用完的钠、钾、 白磷需放回原试剂瓶 B. 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时需用潮湿的沙土来灭火 C. 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D. 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小苏打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撤离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②溶于水电离出 H+ 的化合物都是酸 ③BaSO4 难溶于水,但BaSO4 属于电解质 ④金属铜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⑤SO2 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故SO2 属于电解质 ⑥NaHSO4 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三种离子 A . 1 B .2 C .3 D .4 4.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纯净物 酸 碱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 氢氧化铁胶体 H2SO4 NaOH SO2 MgO B “84 ”消毒液 HNO3 纯碱 SO3 CaO C 液氯 CH3COOH Ba(OH)2 CO2 Na2O D CuSO4 5H2O HCl NH3 CO Fe2O3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C. 向某待测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溶液中含 Cl- D. Na2O 与 Na2O2 中阳、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2:1 6.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 HClO的结构式: H - Cl - O B. F-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 D. NaHCO3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 Na+ + H+ + CO3 (2)- 7. 约 里 奥- 居 里 夫妇 用 α 粒子轰击 1 (2)3 (7)Al , 获得 了 首个 人 工放射 性 核 素 15 (30)P , 其反应 为2 (4)He + 1 (2)3 (7)Al → a (b)X + 15 (30)P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 0,b = 1 B. 1 (2)3 (7)Al 与 1 (2)3 (6)Al 互为同位素 C. 1 (2)3 (7)Al 中子数为 14 D. 上述变化为化学变化 8. 设 NA 为阿伏加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