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综合教学反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听不到物体发出声音,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 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2.下列是课本插图展示的几个实验,其中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图甲: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B. 图乙: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声音 C. 图丙: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 图丁: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频率越高 3.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 月球上只能传递次声波 B. 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D. 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事例,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 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B. 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D.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5.小樱同学将耳朵贴在长长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然后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小樱能听到三次敲打声。请按先后顺序判断三次敲打声分别是通过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 铁管、水、空气 B. 水、空气、铁管 C. 水、铁管、空气 D. 空气、水、铁管 6.以下关于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B. 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音调高 C. 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的 D. 老师上课能够推动学生进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7.下列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声音的音调 B. 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由于音色不同 C. 架子鼓、音叉等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时会改变乐器声的响度 D. 从左向右依次用嘴吹图示的“水瓶琴”,其音调依次变低 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音调不同 B. 甲和丙响度相同 C. 甲、丙、丁音色不同 D. 甲和丙音调相同 9.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噪声,为了减弱这种噪声污染,有些汽车使用了“以声消声”的方法,如图所示,用车内麦克风监听噪声,再利用扬声器产生反相噪声,与原噪声进行叠加,最终听到的声音会变弱。下列说法符合以上描述的是( ) A. 汽车平稳驾驶时,不产生噪声 B. 可以抽取空气使车内成为真空状态来控制噪声 C. 消减后的声音响度比原来小 D. 消减后的车内声音为次声波 10.如图是手机内置的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凹凸不平的指纹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可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1.妈妈大声喊在院子里玩耍的小铭回家吃饭,妈妈的叫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小铭耳中;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中来,表明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传声。 12.中国古乐中的“宫、商、角、徵、羽”5个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如图所示,在琵琶演奏中,观众能够辨认乐器种类,是依靠声音的 特性;使劲拨动琴弦目的是提高琴声的 。 13.《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舞士气。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 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另外,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14.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600次,那么蝴蝶的翅膀振动时所发出声音的频率为 Hz;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