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综合教学反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以下温度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 B. 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 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3.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变化,下列有关水的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露润绿叶 B. 滴水成冰 C. 冰雪消融 D. 枝头凝霜 4.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游泳爱好者在游泳后上岸站立时的情景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 A、B两物质都是非晶体 B. 在第6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D. 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7.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是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B.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C. 水烧开后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8.在探究蜡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的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 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 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 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 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9.冬天,观察浴室里的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发现甲管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管则没有。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判断出( ) A. 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 B. 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 C. 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 D. 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 10.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1.如图所示,甲是实验室用温度计,乙是体温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选填“甲”或“乙”温度计;体温计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体温计的读数为 。 12.据说每一个东北小孩从小都被父母谆谆告诫:冬天千万别用舌头舔铁门!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年冬天都能在东北看见小孩舌头被黏在铁门上哇哇乱叫的奇景如图所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舌头被黏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北方冬天有时还会在玻璃窗上看到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13.如图所示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14.每年月份,广东地区会出现“回南天”,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是湿漉漉的,墙体也不断“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