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适应性训练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为保证秧苗长势良好、叶色浓绿需要施加的化肥是 ( ) A. B. C. D. 2.制作传统油条的口诀是“一碱小苏打、二矾[明矾:、三食盐”。明矾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胆汁中产生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为了清除苦味,可以把沾到胆汁的鱼肉浸入一种溶液中,这种溶液是 ( ) A. 食醋 B. 食盐水 C. 矿泉水 D. 纯碱溶液 4.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 A. 石灰石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 D. 浓盐酸 5.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A. 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 B. 玉米粥一定呈酸性 C. 豆浆的碱性一定比鸡蛋清强 D. 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喝苹果汁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 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作建筑材料 C. 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D. 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 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有关硫酸的部分实验包含浓硫酸的稀释、稀硫酸pH的测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回答小题。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稀释浓硫酸 B. 测稀硫酸的pH C. 取少量稀硫酸 D. 滴加溶液 8.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应粘贴如图标签 B.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C.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雾出现 D. 若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9.《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烧”涉及化学反应 B. “灰淋汁”涉及溶解 C. “灰”指草木灰,含有 D. “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强腐蚀性 10.将去壳熟鸡蛋放在充满的抽滤瓶瓶口,打开弹簧夹,迅速注入NaOH溶液,关闭弹簧夹,并振荡抽滤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鸡蛋被“吞入”瓶中。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鸡蛋被吞入瓶中是因为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 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能检验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 C. 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将试剂换成烧碱固体和水也能观察到鸡蛋被吞入瓶中 11.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作化肥 K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B 用柠檬酸洗掉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柠檬酸和碳酸钙能发生反应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食盐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 A. A B. B C. C D. D 12.在化学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液体变色”魔术。杯子底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M,先向杯子中加入少量无色液体N,杯中液体马上变为红色,继续加入无色液体N,杯中液体又变为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是无色酚酞,N是氢氧化钠 B. M是紫色石蕊,N是稀盐酸 C. M是氢氧化钠,N是无色酚酞和稀盐酸 D. M是稀盐酸和无色酚酞,N是氢氧化钠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B. 酸溶液的,则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 D. 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4.下列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除去溶液中的NaCl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B 鉴别氯化铵、硫酸铜、硫酸钾 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检验敞口放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溶解,滴加澄清石灰水后观察现象 D 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碳酸盐 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A. A B. B C. C D. D 15.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