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背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班级准备开展以“父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理解《背影》中的父爱】 1. 下面是晓宇同学写的读后感,请你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罢《背影》,父亲那身穿马褂、步履蹒跚的背影,如电影画面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他交卸了差事,fù 闲在家,面对家庭琐xiè,不禁伤怀。 可就在儿子远行时,他踌躇了一会,强忍着心中不舍送别儿子。他那艰难攀爬月台的背影,是爱的挽留,是岁月里最深的牵挂。他让我懂得了父爱如山。父亲默默承载着生活的重负,给予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1)蹒跚( ) (2)踌躇( ) (3)fù( )闲 (4)琐xiè( ) 【活动二:演绎《背影》中的父爱】 小婷同学决定用情景剧重现朱自清《背影》中的感人场景,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背影》情景剧 地点:车站 人物:儿子、父亲 布景:火车站台、老式火车、水果摊等。 父亲: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转身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 儿子:(【甲】不把父亲的行为放在心上,甚至有些轻蔑)爸爸,你走吧。 父亲:(往车外看了看)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儿子:我去吧。 父亲:不用,我去就好。 (远景:儿子看见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接着父亲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乙】这时儿子看见父亲的背影,使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近景: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到这边时,儿子赶紧去搀他。) 父亲:(将橘子放在儿子的皮大衣上,扑扑衣上的泥土)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走了几步又回头)进去吧,里边没人。 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后进来坐下,流下眼泪) 2.【甲】处对儿子心理的描述,可用词语_____来代替。 3.【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 4. 通过观看情景剧,小西同学再次被《背影》中的父爱所感动,于是她写下一组排比句来赞美父爱,请你帮她将句子补充完整。 父爱是温柔的手掌,拭去我悲伤的泪水;父爱是温情的话语,抚慰我受伤的心灵;_____,_____ 。 5. 下面的语段是对朱自清名、字内涵的探究,请你将材料内容补充完整。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1917 年,他报考北京大学时将“自华”改为“自清”,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朱自清用“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用意是_____。同时他还从《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中为自己取字“佩弦”,警示自己_____ 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背影 朱自清 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