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对下列科学家贡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张青莲:精确测定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C. 拉瓦锡:用红磷燃烧法测得空气的组成 D.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作用并进行了有效提取 2.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蔗糖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原子的结构不同 水银体温计受热时液柱上升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 3H:3个氢分子 B. na:钠元素 C. :2个氯离子 D.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4.下图是甲醛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醛由3种元素组成 B. 1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C. 甲醛分子中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 甲醛分子保持了甲醛的化学性质 5.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C. 硅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4 D.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如图所示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B.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C.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 D. 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为是16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C. 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 D. 该反应既不是分解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 8.某同学对图1的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将浓氨水滴入装置后,立即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棉花团a先变红,b后变红。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节约试剂,更环保 B. 该实验可以证明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C. 该实验可以证明挥发出的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D. 若将图中装有浓氨水的弯管处浸入冰水中,棉花团将更快变红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B. 空气组成模型 C. 化学反应分类模型 D. 原子结构模型 10.王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他收集了一塑料瓶氧气后进行以下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0时不再变化 B. 比较MN和NP段,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比较PQ段与MN、NP段,可以得出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D. 通过PQ段和MN段比较,可以得出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1.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铁是由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 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其原子符号为_____。 ②当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是由原子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 ③当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2.元素周期表和微粒模型都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表中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