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3273

3.3 海陆变迁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49582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海陆,变迁,学案,答案,2025-2026,学年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 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找出理论依据。 3.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 重点: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见教材53~54页)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它们发生的证据早已存在,科学家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并据此推测地表形态变化过程。 问题1:如下图,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是 。 问题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是 。 【归纳】地表形态变化表现 (1)变化缓慢:例如,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云南石林是由两亿多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 (2)变化迅速:火山喷发、地震在短期内甚至瞬间发生。 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找出理论依据。(见教材54~55页) 活动一 信息收集 问题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 。 问题2:提出依据: 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 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问题3:基本观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的庞大陆地,被叫作“ ”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 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活动二 理论判断 问题:下图为大陆漂移过程示意图,根据收集的信息,大陆漂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活动三 寻找证据 资料一: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 资料二:将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发现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问题1: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是什么? 问题2: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论,大西洋的面积每年都会 (填“发生变化”或“不变”)。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见教材55~57页) 活动一 板块“智记”库 问题:在下图中填写六大板块的名称,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位于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在 板块上。 活动二 板块“变形记” 实验一:如图甲,用手挤压书本,发现书本发生隆起。 实验二: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图乙)。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甲    乙 问题1:实验一中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该现象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该运动在陆地上常常形成 。 问题2:实验二中两块海绵向两侧移动,该现象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该运动常常形成 。 问题3:通过实验总结: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填“稳定”或“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活动。 问题4:我是“预言家”:红海由于板块运动,面积会变 (填“大”或“小”)。 活动三 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 资料:近年来,我国台湾省地震活动频繁,多次发生大规模地震,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地震的防范与应对需加强监测预警、公众宣传教育和建立救援体系。图1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台湾省示意图。 图1   图2 问题1: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为 ,台湾位于图1中 (填字母和名称)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 问题2:举例说明地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为防震减灾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