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把握景物特征,让观察成为习惯。 2. 运用恰当写作方法表述景物特征,让景物变得鲜活。 3. 借鉴优美写景句式表达个人感受,让情感自然抒发。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恰当写作方法表述景物特征,借鉴优美写景句式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吾”景———找到你的专属视角 独特描写,始于独特的发现。请同学们在周末参考这份“观景指南”去寻找和发现属于你的“吾景”,并用照片、录音、视频、文字等进行记录。 1.调动全部感官 不做“视觉的奴隶”,打开感官的雷达 听觉:风吹过不同树叶的声音(松涛是轰鸣,竹叶是细语)、夏日此起彼伏的蝉鸣、瀑布轰鸣的水声。 触觉:阳光落在在皮肤上的温度、雨后空气的湿润、不同树木树皮的粗糙感。 嗅觉:树木挂果的的芬芳、雨后泥土的气味、桂花满树的浓香。 味觉:海边空气的咸涩、北方风沙的土味。 2.捕捉动态的细节 景是活的,关注那些转瞬即逝、正在发生的变化 光影的游戏:一片叶子如何将阴影投在墙上,并随风晃动。 色彩的层次:天空不是简单的“蓝”,而是“拂晓时鱼肚白边缘透出的一抹蟹壳青”。 时间的痕迹:青石板路中间的凹陷,是老时光磨出的;墙角的青苔,记录着阳光不曾到访的岁月。 3.采用非常规的视角 尝试换个角度观察世界:俯仰之间:趴下来,以一只蚂蚁的视角看草丛;抬起头,看云在楼宇间的狭缝中流动。内外之隔:从室内看窗外雨景,雨滴在玻璃上划出扭曲的轨迹,窗外的世界如同浸在水底。 二、“悟”景———找到你的专属滤镜 景语皆情语。你的心情,就是你最强大的滤镜。 1. 让景物承载情绪,你笔下的景,应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喜悦时连堵车时此起彼伏的喇叭声,都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悲伤时阳光下翩翩起舞的蝴蝶,也像是在为某个逝去的夏天举行告别仪式。 写秋日落叶 客观记录:叶子黄了,从树上落下来。 注入情感:它们一片片松开树枝的指尖,打着旋儿,像一声声金色的叹息,最终安静地躺入大地的怀抱。那不是凋零,是一场盛大的、沉默的归根。 2. 建立个人化的联想,这是形成你独特文风的关键。将眼前的景与你独特的经历、知识、爱好相连,这种联想会让你的写景带上无可替代的个人印记。 一个程序员可能会把整齐的稻田看作“大地的网格系统”。 一个音乐爱好者可能将蝉鸣听成“夏日永不落幕的噪音摇滚”。 一个历史迷可能从断壁残垣中“听”到金戈铁马的回响。 3.思考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可以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思考、感悟,也可以揭示人生哲理,并将言外之意从文章的词句中表达出来。 梧桐树 看清楚了,是两棵高大的梧桐。哦,在盛夏的烈日中,它们曾用蓊郁的树冠在湖畔铺展一片浓绿的荫凉,谁不赞叹它们的绿叶呢!此刻,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色。 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 三、“语”景———找到你的专属表达 锻造你的语言指纹,有了独特的观察和感受,最后一步是用独一无二的语言将其固定下来。 写前构思 请思考并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想写的景物是位于___的___,这景物的特点是____,我想用和的写作手法(至少三种)来描写它。让我联想到_____。 1. 活用通感,打破感官界限,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描述打通。 “夜色凉如水,可以掬一捧来洗脸。”(从视觉到触觉) 2. 精心炼字,一字传神,坚决抛弃“很、非常、特别”这类抽象副词,去寻找那个最精准、最有力的动词或形容词。 阳光不是“照”在地上,可以是“泼”、“洒”、“淌”、“筛”、“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