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6088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AI赋能)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0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AI,赋能
  • cover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中的第三首词,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词作,作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之作,词作兼具文学审美价值与思想教育意义,既能让学生感受豪放词的语言魅力,体会诗词意境营造技巧,又能引导学生领悟辛弃疾的爱国精神,树立家国情怀,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与人文素养的优质素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基础诗词诵读能力,对古代爱国词人及诗词情感有初步认知,可借助工具辅助理解诗词典故与深层内涵。 三、教学目标: 1.以读贯穿课堂,通过多次诵读精准掌握词句读音、节奏,理解词义。 2.结合词人人生境遇,知人论世,深入品味词中“壮”的多层含义。 3.发挥想象构建诗词意境,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与爱国情怀。 4.借助AI工具辅助学习,提升诗词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词眼“壮”,赏析体现“壮”的词句,理解词中壮阔场景与雄壮之志。 难点:体会“壮词”背后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悟其不变的爱国精神;熟练运用AI工具辅助诗词学习与展示。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PPT核心内容,运用即梦AI软件搭建AI辅助教学平台(含诗词诵读音频、词人生平动画、词句赏析素材库),设计朗诵比拼评分表。 学生:提前借助AI诗词工具预习词句读音,初步了解辛弃疾生平,记录预习疑问。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致敬英雄,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展示“壮士逐梦 致敬英雄”颁奖礼主题课件,引出本期嘉宾———辛弃疾,告知本节课将为辛弃疾颁发“词豪奖”,征集颁奖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AI动画工具,播放辛弃疾生平简短视频(浓缩出生背景、抗金经历、仕途境遇等核心信息),让学生快速初识英雄,为后续学习铺垫。 (二)任务一:识英雄明世事(5分钟) 1.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分享对辛弃疾的了解,教师补充梳理核心信息: 字:幼安,号:稼轩,朝代:南宋,祖籍:济南,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生平: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始终坚守爱国信念,将情感寄寓词作 词作背景:写于淳熙十五年退居江西上饶之时,因被弹劾罢官赋闲,寄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 2.AI赋能设计:学生通过老师所展示的根据辛弃疾更多抗金事迹(如率众起义、生擒叛徒等细节)的AI生成的史料片段,加深对“英雄”形象的认知。 (三)任务二:读壮词品壮语(15分钟) 1.初读诗词,正音断句: 教师出示诗词原文及注音(tiǎo挑、huī麾、zhì炙、dì的卢、pī lì霹雳、liǎo了却),播放AI生成的标准诵读音频,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自主诵读,AI工具实时纠正读音、点评断句节奏,每组推选代表展示,教师补充指导。 2.再读诗词,找词眼析词句: 3.提问引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明确:壮) 4.聚焦体现“壮”的词句,分组赏析,借助AI工具辅助解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对偶、用典手法解析,展示军营场景示意图,学生结合工具提示,分析壮阔军营生活,体会雄壮军容与士兵高昂斗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AI生成战马冲锋、弓箭发射的动态场景,标注比喻、夸张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壮烈战斗场面,刻画将士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AI提取词句情感关键词,推送直抒胸臆手法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小组分享赏析成果,教师总结“壮”的三层内涵:壮景(军营、战场)、壮志(报国建功)。 (四)任务三:寻精神颂英雄(5分钟) 1.对比感悟,体会情感:提问“词人的豪情壮志在现实中实现了吗?”,聚焦“可怜白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