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7202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27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练习题,答案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练习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史料中的“皇帝”与“统理中国”分别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全国 B.汉高祖、建立西汉 C.汉景帝、文景之治 D.汉高祖、休养生息 2.西汉开国皇帝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恒 D.刘秀 3.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4.《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 ) A.休养生息 B.垦荒屯田 C.约法三章 D.尊王攘夷 5.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去世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这一“治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来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指的是( ) A.夏桀和商汤之间的战争 B.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 C.商纣王和周武王之间的战争 D.秦二世和陈胜之间的战争 7.汉初,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重文轻武 D.闭关政策 8.汉文帝时,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汉文帝采纳这些建议施政的结果是( ) A.结束了争战局面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王国势力 D.促进了经济发展 9.秦汉时期,如遇大疫之年,官府必须开仓放粮、减免租税,地方官员还要巡视散药、赐棺埋瘗(埋葬)。此外政府还十分重视对日常卫生环境的整治,如汉灵帝下令制造出专门的洒水工具“渴乌”,“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些措施意在( ) A.稳定社会秩序 B.增强公共卫生意识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社会救济体系 10.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景帝时期,百姓可以人给家足,政府的粮仓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这主要得益于西汉( ) A.注重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B.废除严刑峻法,减轻刑罚 C.皇帝提倡勤俭节约,生活简朴 D.抑制商业,打击商业投机 11.汉文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下面是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是( ) 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A.轻徭薄赋 B.重视农业 C.勤俭治国 D.减轻刑罚 12.《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它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由此可推断《鸿门宴》创作的背景是( ) A.楚汉之争 B.汉朝的建立 C.西晋灭亡 D.五胡内迁 13.新化县某校七年级学生展开“阅读史学经典”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第一章 斩蛇起义,推翻秦朝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陈胜 B.项羽 C.刘邦 D.董仲舒 14.《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序号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