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品格志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新课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7 布置作业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课堂小结 8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体会孟子语言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特点,并积累文言词语。 01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学习孟子雄辩之术。 02 体会“人和”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谈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 03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孟子语言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特点, 并积累文言词语。 2.明确本文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学习孟子雄辩之术。 。 体会“人和”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谈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 任务群 任务一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知《孟子》 任 务 群 任务二 文意解码·初读课文疏文意 任务三 精读细研·探究何为“王道” 任务四 学以致用·撰写进谏奏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孟子》三章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导入新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校影视社团“大秦陨落”剧本编写组,准备参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撰写一封《论王道》的进谏奏折,给剧本《大秦陨落》做道具,放在学校影视社团网站供同学们学习,请你协助资料组完成《论王道》编写任务。 探究新知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知《孟子》 世人皆知孔子及其著作《论语》,有谁知道孟子及其著作《孟子》呢?今天,我们邀请学校影视社团“大秦陨落”剧本组编导小梦同学,来为大家做介绍。请听介绍,并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时期_____家,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_____”之称,与孔子合称为“_____”。 《孟子》是记录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____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与《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轲 战国 思想 儒 亚圣 孔孟 孟子 七 大学 中庸 论语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仁政”治国思想。 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②民之视听,君之视听也。 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探究新知 任务二:文意解码·初读课文疏文意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易错字读音,把握字音、停顿及重音,感受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特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ɡuō),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点我播放朗读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读懂课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这。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这样却。 句首语气词。 得到,获得。 内城。 外城。 围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