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美景依然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新课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7 布置作业 芳树老骥抒情志 松柏梁甫寄忧怀 课堂小结 8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01 理解诗歌大意,积累优美诗句。 02 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03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理解诗歌大意,积累优美诗句。 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导入新课 芳树老骥抒情志,松柏梁甫寄忧怀。诗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的情感载体。班级将开展“古诗如何承载诗人的情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揭开古诗背后的情感密码。 任务群 任务一 一读知“音”·读准韵律节拍 任 务 群 任务二 二读解“义”·读懂诗文大意 任务三 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 一 课 时 芳树老骥抒情志 松柏梁甫寄忧怀 庭中有奇树 探究新知 任务一:一读知“音”·读准韵律节拍 请同学们先聆听《庭中有奇树》名家朗诵,注意标注生难字读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读准韵律节拍,读出律诗的韵律美。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qí wèi xīn 朗读指导 《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和谐整齐;朗读时要重读韵脚(“滋”“思”“之”“时”),还可以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另外,可用沉缓的语调,读出凄美、哀婉的意味。 探究新知 任务二:二读解“义”·读懂诗文大意 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课下注释,试着读懂诗歌大意。 李永强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花 繁盛 庭院里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儿繁盛。 我攀引枝条摘下一朵花,想把它馈赠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攀引枝条 花 给予、馈赠 佳美、珍贵的树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充满 送达 此花不能相赠,有何可贵?徒增思念之苦罢了。 花香充满了我的襟袖,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 探究新知 任务三: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请同学们阅读注释1,了解《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也不是一时一人之作,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叶和花,描绘出叶绿花盛、春意盎然的景象。“庭中”暗示此景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在深闺,是一首表现思夫的闺怨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第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活动,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本是春日佳景,却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情。于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花中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对远行人的思念。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第五、六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盈”字有何表达效果? 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执花伫立良久。此花若能寄到,也是一种安慰,然而天长地远,相思何处可达?花香盈袖而不自知的画面传达出深深的思念。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如何理最后两句? 最后两句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卒章显志。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添思念之苦。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课堂小结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通篇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