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三课 第一框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一、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课时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以“人生”为主题,围绕“我所追求的美好人生”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框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学生要准确理解人生价值,首先要把握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学生要重点把握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创造人生价值的途径。人生价值通过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来衡量。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积极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体悟人生的美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性的问题和困难能保持良好心态;多数学生已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到劳动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还未能深刻体会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对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系统的思考,可能存在只关注自我需求的误区;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劳动的作用 (2)教学难点: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五、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了解劳动者故事,懂得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理解劳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2)健全人格:通过问题探究,明确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懂得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3)责任意识:通过向劳动者学习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 2024年4月28日,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齐聚一堂,接受表彰。每一个平凡日子的背后,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坚守;万家灯火的温暖,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托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汗水。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这些劳动者一起学习“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 (二)新课讲授 子议题一:尊重劳动者 品悟人生价值 议学情境一:看提示猜职业 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医生 春种秋收、日出而作———农民 春风化雨、桃李天下———教师 维护治安、惩奸除恶———警察 议学任务:1.说说以上职业有什么共性?他们的劳动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2.思考什么是人生价值? 议学小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提示猜出相应职业,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劳动者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含义。 子议题二:学习劳动者 探究人生价值 议学情境二:1088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2024年4月28日,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齐聚一堂,接受表彰。其中有255个集体和1088名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1034个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