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第一学时 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快乐链接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08年的“神舟七号”征空,9年间的7次飞行如同7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神舟二号:正样飞船。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神舟三号:百折不挠。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升空。不过,神舟三号在发射前却遇到了困难,飞船在进场的第4天,就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神舟三号飞船才发射升空。 神舟四号:低温突破。9个月后的10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 神舟五号:飞天梦圆。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不过,就在这艘飞船进入发射场前最后一轮地面试验中,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被发现无法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要求。科技人员用了70天,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神舟六号:承上启下。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升空。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两人多天,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伟大的跨越。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9月26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乃至人类航天史上最伟大的一刻。 在美、苏发射载人航天器近半个世纪后起航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练习反馈: 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 ) 横亘( ) 橘红( ) 九霄 ( ) 酝酿( ) 摘星揽月( ) 乾坤( ) 载人飞船( ) 2、新闻的五要素是: 合作探究: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什么?主要讲了那些内容? 3、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主要讲了那些内容? 交流提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总结: 本文的主体部分很有特点,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本文要重点学习新闻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并没有紧接导语部分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却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中,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使得本文与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来体会这种民族自豪感,并培养自身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