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陈忠实 学习目标 1.理清白鸽成长过程及“我”与白鸽相处的情节,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描写白鸽的语句,体会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白鸽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在乡村生活中,借白鸽表达的对质朴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命的赞美之情。 课堂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一群白鸽,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是和平?是自由? 今天的白鸽,是陈忠实老先生的白鸽,在这一篇散文《我的白鸽》中,陈忠实先生是如何记录他与他的白鸽的温情故事的呢?现在我们就走进它们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的温情。 作者介绍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散文同样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见长,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挖掘人性之美与生命之重。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正值陈忠实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中后期。当时他隐居在陕西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生活简朴而寂寞。在长期的孤独写作过程中,作者渴望精神慰藉与情感寄托。这篇散文正是在此心境下写成,通过记述自己饲养白鸽的过程,表达了对纯真、美好生命的热爱,以及在寂寞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情感体验。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抒情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它以抒发作者真情实感为主,内容广泛,可叙事、写人、状物、记景、议论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式上不拘一格,结构自由;但主题集中,情感线索贯穿始终。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通过叙述养鸽的经历,抒发了对生命、亲情与美的感悟。 文章文体 任务一 初识白鸽, 梳理脉络 预习检测 蜷缩 孵化 哺育 稚嫩 试探 警惕 俯冲 盘旋 依偎 恬静 默契 quán suō fū huà bǔ yù zhì nèn shì tàn jǐnɡ tì fǔ chōnɡ pán xuán yī wēi tián jìnɡ mò qì 文题解读 “我”→叙述者 “白鸽”→描写的对象 “我的白鸽”这一标题亲切自然,“我”表明叙述视角为第一人称,突出个人情感体验;“白鸽”是全文的核心意象,象征纯洁、和平与希望。标题直接点明写作对象,也暗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引发读者对“我”与“白鸽”关系的好奇,简洁而富有温情。 若将“我的白鸽”改为“我与白鸽”是不是会更好呢? 不好,因为“我与白鸽”强调了“我”与“白鸽”的故事,而“我的白鸽”,还包含着作者对白鸽的喜爱之情与亲切之感。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期盼白鸽。通过舅舅讲述养鸽生活,引出“一 对白鸽”的话题,表达“我”对白鸽的向往。 第二部分(第4—7段):迎接白鸽。舅舅送来白鸽,“我”精心安置它们,并逐渐赢得信任,建立情感联系。 第三部分(第8—13段):见证新生。雌鸽产卵、孵化,幼鸽破壳而出,“我”细致观察并参与喂养,情感日益加深。 第四部分(第14—17段):成长与飞翔。幼鸽长大,首次试飞,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我”为之欣喜,心灵受到震撼与净化。 第五部分(第18—20段):升华情感。四只白鸽在山川原野上飞翔,“我” 将眼前景象升华为对家园、生命与美的礼赞,情感达到高潮。 梳理文章 有人说,文章是双线交织。那么,本文是否存在另一条线呢? 梳理文章 梳理文章 本文以“白鸽的成长历程”为明线,同时以“‘我’的情感变化”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推进,使文章脉络清晰,情感层层递进。 初步解读 第一部分都讲述了什么故事? 1.“我”向老舅提出想养鸽子的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