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诫 子 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文意,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文学作品熏陶,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他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他是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猜一猜他是谁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雄韬伟略,多谋善断,善于治国。 他是一位历史人物。 新课导入 诫 子 书 告诫、劝勉 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信 诫 子 书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他的一封家书。 文题解读 诸葛亮曾在给兄长诸葛谨的家信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第五次挥师北伐。北伐中,已经53岁的诸葛亮,不顾重病缠身,在五丈原军中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了《诫子书》。 同年8月,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瞻尽管“聪慧可爱”,但仅八岁,请你化身为读信人,为诸葛瞻朗读家书。 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01 读家书之韵味 诫子书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fú yín zào suì lú (1)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 期盼中有警示。 (3)展示朗读。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句式整齐,多为对偶,朗朗上口,极富音律之美。 这封家书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我们为诸葛瞻朗读了信件,还要向他解释信的内容。请你用现代汉语为他翻译这封信的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02 品家书之深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节俭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是)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操守、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远大目标 达到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没有办法学有所成。 句末表判断 才干,才能 增加 成就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最终 意志 岁月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疾行,指迅速逝去 年纪 凋落,衰残 1、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君子 2、如果诸葛亮只送一个字给儿子,会送哪个字?为什么? 品家书之深情 静以修身,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