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学科物理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教师 课题 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内容要求(课标摘录):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学什么: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以及单位制的定义等;怎么学:通过真实案例(如单位失误导致的工程事故)引发思考,结合公式推导理解单位关联,借助实例练习掌握单位制应用方法;学到什么程度:能准确区分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独立推导常见力学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的导出单位;能运用国际单位制规范解题,并通过单位检验公式正确性和计算结果合理性。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以为什么同一物理量可能采用不同单位来计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单位制的思考,接着结合学生熟悉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介绍基本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等概念,然后通过介绍国际单位制,帮助学生形成对单位制系统、全面的认识,最后通过例题来示范对单位的规范准确使用。力学单位制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和表示单位有着重要作用。 3.学习者分析 在没有学习单位制之前,大部分学生有时候不换单位或者书写过程中每个物理量之后都带各自的单位,比较繁琐。学习完本课时内容之后,可以最后写一个统一单位这件事情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 4.学习目标确定 物理观念: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力学中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定义,明确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及其所对应的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并能准确区分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 科学思维:能够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导出单位,体会物理公式与单位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科学探究: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单位制简化计算过程,培养创新的解题思路。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到单位在物理测量和计算中的重要性,养成在书写物理量、进行计算和表达结果时规范使用单位的良好习惯,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5.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基本单位 学习难点:基本单位,导出单位 6.评价任务 导入环节,情境引入回答问题,肯定、表扬或量化; 2.提供错误计算案例(如“m=2kg,a=3m/s ,算得 F=6kg”),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依据,量化评价; 3.小组展示 “生活中单位不统一的案例”,小组互评。 7.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两段生活场景描述 ———小明买了5斤重的苹果,用20厘米长的袋子装”“小红说她跑步速度是10,从家到学校走了800”。第二段描述中同学们能求出小红从学校回到家用多长时间吗?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单位,生活和科学研究会陷入怎样的混乱?快速对比两段描述,主动举手指出 “缺少单位” 的问题; 小组轻声讨论:“没有单位的话,不知道速度是10米每秒还是10千米每小时,距离也无法判断”; 3. 个别学生分享观点,尝试联想实验场景中数据对比的困境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掌握生活中常见单位的应用,避免因单位缺失导致的信息误差。 观测点及观测方法:超市购物区(商品重量、价格单位)、学校操场(跑步距离、速度单位)、日常出行路线(路程单位),整理观测结果,归纳生活中必须使用统一单位的场景。 环节一:一.单位制的理解 内容1.在水浒传中,武松、林冲、鲁智深都是身长八尺的大汉.那么,你知道身长“八尺”是多少米吗? 教师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学生任务1.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查找资料并回答问题内容 2.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世纪末曾发射过一个火星探测器,但它由于靠火星过近,结果因温度过高而起火,并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