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4180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点整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3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单元,知识点,演变,思想,主流
  • cover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 2、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具体原因: 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 ⑵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 ⑶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⑷思文: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诸子百家: 派别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⑴实质: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⑵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其他为战国时期。⑶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而不是创立者。 代表人物 老庄 孔孟荀 墨子 韩非 思想核心 无为 仁 兼爱,非攻 法治 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涌现和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 4.历史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孔子(“至圣”)和早期儒学 1.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至圣”)核心是“仁”和“礼”。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⑴政治主张:核心:仁,其主要内容:①“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③提倡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⑵教育思想:伟大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⑶文化典籍: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和荀子(战国时期) ⑴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 “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⑵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的力量巨大 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思想 ⑴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号老聃。代表作:《道德经》。 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③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贫富贵贱等都是互相依存,不断转化的。 ⑵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 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汇集早期法家思想) ⑴思想:①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 ②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 ③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⑵作用:把君主权力提高到几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