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4283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千克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36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
  • cover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逐 步提高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发现千克 多媒体播放:早晨菜场繁忙的景象以及商贩与江老师买卖鸡 蛋的场面(特写)。 提出观看要求: 1、从视频中你找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2、从菜贩和顾客的对话中你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算帐 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1、看到一些商品的单价。 如:肉,20 元/千克;鸡蛋,7 元/千克等等。 2、江老师买了 2 斤鸡蛋,付了 10 元钱,找回了 3 元钱。 …… 出示:肉,20 元/千克;鸡蛋,7 元/千克 师:真不错,同学们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很快就能发现这 么多数学信息。谁能解释下,肉:20 元/千克,是什么意思? 预设:每千克肉 10 元钱。 师:这里有一个新名词:千克(板书:千克)。你们认识吗? 知道这 1 千克有多重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不知道没关系(根据回答情况而定),这节课我们就和 大家一起认识它。(板书: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通过观察、发现、并提炼出数学信息。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很 自然地呈现出来,使课堂和生活融为一体,拉近师生的距离,为 学生轻松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验千克 1、数一数,拎一拎,初识千克。 师:千克是重量单位,也叫做质量单位。用字母表示为:kg。 (板书:Kg)1 千克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 2 斤。老师在 菜场买了 2 斤鸡蛋,也就是 1 千克。 出示 1 千克鸡蛋,一起数一数。(板书:18 个鸡蛋) 请学生到前面拎一拎,并跟全班说说拎 1 千克的感觉。 [设计意图:直白式的介绍千克,简单易懂。紧紧围绕生活 中的场景,由面及点引出 1 千克,初步感知 1 千克为 18 个鸡蛋 那么重。] 2、看一看,说一说,认识秤。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袋大米,重 1 千克。每个同 学轮流去拎一拎,再跟同学说说 1 千克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轮流体验。 师:1 千克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有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 这袋大米的质量的? 生:用秤称的。 师:“秤”!你们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生:…… 师:真不错,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一 些关于秤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秤 在哪里?(投影出示:秤的世界) 出示实物台秤,指出投影中的台秤,说出它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组里的台秤,有什么特征? 生:…… 预设:台秤上有刻度;有数字 0,1,2,3,4;有字母 Kg…… (投影:台秤的刻度图)引导学生发现:没有物品时台秤的 指针指向 0,就表示 0 千克。 提问:如果指针指向 1 表示什么意思?指向 2 呢? 生:…… 小结:指针指向 1 表示 1 千克,指针指向 2 就表示 2 千克,…… 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说秤,到教师展秤,再到重讲台秤,先 散后总再集中,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掂一掂,估一估,秤一秤,体验千克 (1)出示 1 千克的大米。 师:同学们猜猜如果将大米放在台秤上,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 那我们轻轻地将大米放在台秤上,看一下自己猜得对不对。 师:太棒了,全猜对了。这样的一袋大米重 1 千克。想不想 记住 1 千克的感觉呢?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传递大米,眯上眼睛掂一掂,记住 1 千克吧! 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猜想与实践同存,既巩固了台秤的知识,也在 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将 1 千克定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