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学情评估卷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班级开展“大美燕赵, 行走河北”游学活动, 请你和小冀一起参与。 1. 下面是小冀参观石家庄毗卢寺壁画后写的感想, 请你阅读后, 回答后面的 问题。(共12分) 一进入毗卢寺, 我(shàshí) 便置身于一个漫溢着历史与艺术气息的奇妙世界。这些壁画宛如一位位岁月的讲述者, 将毗卢寺的辉煌过往与沧桑变迁娓娓 道来。壁画上的线条, 或刚劲有力, 展现倔强不屈的风骨;_____, _____。在这里, 我 ①_____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的非凡智慧与匠 心独运, ②_____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深沉与源 远流长。毗卢寺的壁画是(míngfùqíshí) 的文化瑰宝, 令我叹为观止。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与深厚价值, 从中汲取艺术的滋养, 感受中华文化永不衰竭的魅力。 参观完毕, 我逗留在毗卢寺殿前, 远远眺望着那两株饱经岁月迁徙、苍劲 有力、枝叶繁茂的古柏。它们虽沉默无言, 但目睹了毗卢寺的千年兴衰, 也见证 着文化的世代传承。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 分) ①(shàshí)_____ ②(míngfùqíshí) _____ (2) 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 分) ① 漫溢_____ ② 衰竭_____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逗留 B. 眺望 (4) 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因为 所以 B. 即使 也 C. 只要 就 D. 既 又 (5)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 比喻 B. 拟人 C. 拟物 D. 夸张 (6)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 在横线上补写符合情境的句子。(2 分) 2. 毗卢寺博物院想要制作一本旅游推介手册, 请你补写下面的对联, 作为宣传语放在手册封底。(2分) 上联: 畅游毗卢古寺 下联: _____ 第二部分(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 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甲】《蒹葭》开头两句以景起兴, 交代了时令, 展现了一幅萧索凄迷的秋景图。 【乙】唐代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示, 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 表现了他面对离别乐观豁达的胸怀。 【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 《卖炭翁》中对卖炭老 人形象的刻画, 都非常精彩。如: 用“云墨色 ”“漠漠 ”“昏黑 ”极力渲染出大雨 将至的景象;用“烟火色”“苍苍 ”“黑”勾勒出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 (1) 甲段文字中提到的句子是: “ _____, _____。” (2分) (2) 乙段文字中加点的部分可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这两句诗 代 替: “海内存知己, _____。”(1 分) (3) 丙段文字中, 加点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的“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两句, 以及《卖炭翁》中的 “_____ , _____”两句。(3分) (二) 阅读(共 21 分)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 完成 4 ~ 6 题。(共 6 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新安 ① 吏(节选) 客 ② 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③。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 ④ 行。”“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⑤。白 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情! ” ①新安: 地名, 今属河南。②客: 诗人自称。③点兵: 征兵。④中男: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定制: 男女十六为中, 二十一为丁。至天宝三载(744) , 又改以十八为中, 二十二为丁。按照 正常的征兵制度, 中男不该服役。⑤ 伶俜: 孤独的样子。 4. 两首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