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重点) 2.能够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重点) 3.能运用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总结我国土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 4.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保护耕地的意识。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认真阅读课本P62~68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一、土地资源特征 1.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可供发展 、 、 和其他用途利用的土地。 2.类型:人们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土地资源划分为 、 、 、建设用地、园地等。 3.特征:我国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总量 ,但人均占有量 。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①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② 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③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未利用的土地 西部地区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1.土地结构问题:我国山区面积 ,难以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制定保护土地资源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 ,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 三、保护耕地 1.耕地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但人均耕地面积 ,后备耕地资源 ,加上耕地资源空间分布 以及干旱区和山区面积 等因素,保护耕地成为重要问题。 2.保护措施:制定保护耕地的各项 ;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稳定 ;提高耕地资源 ;等等。 【过关训练】 一、单选题 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平原及低山丘陵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北部的高原山地 D.东部的山地及丘陵地区 2.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A.陡坡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过度放牧 D.合理规划,禁止乱占耕地 我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1至10等。等级数值越小,耕地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图是我国不同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耕地质量最高的地区是( ) A.甘新区 B.青藏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4.我国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种植面积 B.减少水土流失 C.保障粮食供给 D.增加粮食进口 5.下列各地区采取的措施中,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的是( ) A.黄土高原区———加强水土保持 B.黄淮海区———大量使用农药 C.青藏区———种植喜温作物 D.西南区———开垦山区种粮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农业空间布局优化,深入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①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 ) A.北部的高原 B.西北的内陆 C.东部季风区 D.东部的山地 7.②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 8.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③土地利用类型最适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湿地 10.我国的耕地现状是( ) A.耕地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