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以 “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立足小学生认知规律与数学学科本质,构建 “情境启思 — 自主探究 — 关联迁移 — 拓展延伸” 的教学逻辑,将学生推理意识与思维培养深度融合。 教学目标: 1.通过算一算学习活动,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使学生经历两位是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说一说学习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体会乘法的算法与算理的一致性。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百以内加减法,理解乘法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估算经验,能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也面临着不少思维障碍:首先,笔算乘法和笔算加法差异很大,加法是相同数位相加,而乘法要“拆、乘、加”,步骤多,还要处理进位,学生很容易出错;其次,很多学生可能会列竖式,但说不出每一步的算理,只是机械模仿。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动物王国中的大力士是谁吗 预设:蚂蚁。 让我们去故事寻找答案。一天狮子巴特在森林里散步,看到地上有一小块肉,低头面闻了闻,心想,这么点肉,还不够塞牙缝的,转身离开了,不一会小蚂蚁豆豆来了,哇!好大一块肉呀!赶紧跑过去报告女王,"女王王那边有一大块肉,快派兵把它搬回来吧!"瞧蚂蚁军团来了,他们齐心协力把肉抬走了。 自主探究 根据情境列算式 问:同学们动物王国的大力士是谁 预设:蚂蚁 问:请你仔细观察蚂蚁军团,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预设:每行2只,有4行。 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每行有2只,一共有4行,问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问: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预:12×4。(师:板书) 交流计算方法 活动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12×4的计算过程。 问:12乘4得多少呢 你喜欢的方法在学习单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展示。 预1:圈一圈点图:先把12分成10和2 ,先算2x4=8,再算10X4=40,8+40=48(只) 预2:表格法: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x4=40,再算2x4=8,40+8=48(只)。 预3:口算方法:把12分成10和2,先算4x2=8,再用10x4=40,8+40=48(只) 师小结: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算法,有所不同,我们来认真听一听。 预设:我是按照加法竖式来写的,把+号换成了x号,数位对齐,先把12分成10和2,先算2x4=8,再算10x4=40,8+40=48。谁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 先把12分成10和2,先算2x4=8,再算10x4=40,8+40=48。(相机板书,写出横式及勾画点子图。) 看来结合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中的每一步含义,非常清楚和直观。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方法。 我也是把12分成10和2 ,先算2x4=8,再算10×4=40,结果等于48。(相机板书) 那你为什么要把4写在十位上? 预设:因为4代表4个十。 (三)优化竖式算法 提问:观察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桌之间说一说。 相同。预设:生1:都是乘法、得数一样。 生2:都是把12分成10和2再分别乘4。 生3:他们是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不同。生4:左边算式把每一步都表示很清楚,右边比较简便 是这样吗 教师PPt演示。 师小结:首先这两个算式都是把12分成10和2,分别和下面的4相乘,得到的积,相加,就得于48。这里的4表示4个十,所以直接写在十位上,通常情况下,竖式这样写。 请你把竖式写在学习单上。圈一圈,连一连。 (四)建立横式与竖式的联系 活动二:说一说 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个竖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组讨论。 生汇报: 预设1:都是把12分成10和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