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7781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教案 整体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84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
  • cover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特我分享的主题为:感悟运算一致性,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我将从单元学习主题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学习主要过程设计、精选课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逐一向大家展开详细介绍,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交流进步。 一、 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一)课标要求 22版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非常明确,从内容、学业、素养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内容要求上,要让学生探索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能结合情境进行简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业要求则强调正确计算、用估算判断结果合理性,形成运算能力;素养要求更高一层,指向数感、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和几何直观的培养。尤其要提到的是,运算能力的内涵在这里被进一步细化,不仅是“算得对”,更要“懂算理”“会选策略”,还要初步感悟算理与算法、数认识与数运算、多位数乘法算法的一致性,这也是我们整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方向之一。 (二)单元内容分析 1.单元教材背景分析 纵向: 我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行了梳理。纵向来看,整数乘法的学习是一条清晰的脉络:二年级上学期的表内乘法,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到了本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口算、笔算、估算相结合的乘法学习;再到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都是在本单元知识基础上的迁移与拓展。可以说,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横向: 从横向对比来看,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上,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逻辑———先“分”后“合”。也就是把多位数拆成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结果相加。这背后指向的正是乘法运算的本质———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这个共性发现,也让我们更加确定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拆分与合并”的过程,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2.单元内容框架 本单元主要包含三大块: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口算乘法聚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则涵盖了不进位、一次进位、连续进位,以及中间有0、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解决问题部分,估算为了让教学更有连贯性。 (三)主题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分析 先看学生的已有基础:他们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百以内加减法,理解乘法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估算经验,能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优势”。 2.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也面临着不少思维障碍:首先,笔算乘法和笔算加法差异很大,加法是相同数位相加,而乘法要“拆、乘、加”,步骤多,还要处理进位,学生很容易出错;其次,很多学生可能会列竖式,但说不出每一步的算理,只是机械模仿;再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碎片化”的,看不到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性认知;这也是后续教学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 3.拟采用策略 针对这些学情,我们制定了两大教学策略:一是数形结合,通过摆小棒、画点子图等直观操作,让学生亲眼看到“拆分与合并”的过程,理解算理。二是沟通联系,多采用对比、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促进知识迁移。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主题———感悟运算一致性,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核心关键词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迁移转化”“计算能力”。通过“游乐场”这个大情境,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既激发兴趣,又能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落地。 (四)单元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落实的核心素养有:数感、几何直观、计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二、单元学习目标 我们结合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