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第5章包括4节内容,其中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在教材中处于关键地位,作为建构“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大概念的重要概念,本节对“物质与能量”生命观念的形成具有其他内容不能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糖类、脂肪、酶等有机物的相关知识之后,要求学生能从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和ATP的利用等方面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进而形象地理解能量通过ATP在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之间流通,并为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做铺垫。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细胞中的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但不清楚哪种物质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该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但对ATP和ADP这两种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相对陌生、对ATP与ADP如何转化和ATP如何供能的抽象过程难以理解。基于此,我将通过实验,模型和资料等丰富的证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进而构建重要概念,发展学生的的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解释ATP的化学结构与其功能“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相适应的。 科学思维:运用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方法构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模型,理解ATP的合成和水解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科学探究:能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小组之间交流学习,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关注ATP相关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ATP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特点,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法、模型建构法、设问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归纳法。 【教学准备】 自制教具、PPT、视频、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min) 展示谜语,设疑:猜一猜它是什么生物?巧妙导入新课。萤火虫尾部细胞可以发出荧光,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求偶。 聆听联想,猜谜语。 设置谜语,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界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引导探究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3min) 提出问题: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什么物质为萤火虫的发光直接提供了能量? 播放实验视频,提醒学生根据实验视频思考以下问题:①为什么第一次往 4 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萤火虫尾部发光器粉末和蒸馏水后需静置 15 分钟?②实验最终只有加入 ATP 溶液的试管才再次出现荧光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出假设,观看视频验证假设。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视频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三、构建模型 ATP的结构(13min) 设疑:为何 ATP 可以直接为(萤火虫尾部)细胞的(发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ATP 有哪些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起来构建ATP的结构模型。 ①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6第三自然段,明确ATP的中文名称、ATP的元素组成、ATP的结构简式和ATP的化学组成。时间:3min。 ②组内互学 给每组学生代表各种物质和化学键的卡片。学生小组合作构建ATP的结构模型。每组组长兼职导演指导组员完成ATP结构模型的展示。时间:5min。 ③成果展示,师生齐学 请其他组成员上台修正模型图,对ATP结构模型进行讲解。时间:2min。 ④归纳提炼,教师导学 从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大家已经认真阅读了教材,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合作学习。下面,老师也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