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4113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2025-2026】高二化学同步备课学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2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1524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2019,备课,人教,选择性,同步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滴定过程中相关数据的计算。 2.认识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滴定前准备、实验滴定、判断终点、数据处理等。 4.理解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5.了解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并能分析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溶液颜色变化、体积变化等)入手,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定量分析的思维模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和实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尝试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创新思维。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一、学习重点 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实验操作、指示剂的选择和误差分析。 二、学习难点 1.酸碱中和滴定中误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误差情况调整实验操作。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概念和原理 (1)概念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则c(H+)=或c(OH-)=。 2.主要仪器及使用 (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精确度:0.01 mL。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检查仪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酸、碱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次。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酸、碱加到相应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准确记录读数。 ⑤放出反应液:根据实验需要从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反应液。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因为颜色改变不明显)]。 4.指示剂的选择 (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极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此时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达到终点。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如图所示为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过程中pH变化曲线。 (2)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pH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颜色与pH的关系)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特别提醒 当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当滴定终点为酸性时,选择甲基橙;当滴定终点为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5.滴定操作 (1)注意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标准溶液(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溶液)。 ②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视为滴定终点。 6.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