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4307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1-2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726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必修,2019,科版,化学,1章
  • cover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谈谈关于本单元的教学。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第一册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原子结构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元素性质的内在因素,并从寻找“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视角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概括、整合,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课程内容直接对应《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并与“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相关联。 本单元共包括两节课5个课时:元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研究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以及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首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引导学生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探索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元素周期律;然后在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发现同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最后,根据前面所掌握的知识,预测陌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材内容呈现了“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的构建、发展与应用的全过程,体现了学习内容逐级构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3、能预测陌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时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构建“位、构、性”关系认识模型 二、说教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第一册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所以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主要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运用元素的“结构—位置—性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教学。 2、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总结出元素周期表,将元素周期表作为后三个课时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突出重点。 3、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位、构、性”的关系认识模型,设疑诱思,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等等,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4、还在教学中我们还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加入化学史事,将化学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5课时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自主发现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并结合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研究同周期、同主族的元素的递变规律,进而能预测未知元素在原周期表中位置和性质,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在学习过程中须让学生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 四、说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策略的特点重在“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故每课时中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环节。 第1课时的活动探究是:元素周期律初探,展示的前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对原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