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5745

北京喜讯到边寨 素材

日期:2024-06-2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0次 大小:117575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京,喜讯,边寨,素材
    北京喜讯到边寨 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摹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这仿佛北京喜讯的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山寨的千家万户。 紧接着是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乐曲的第一主题,热情奔放的曲调,铿锵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接着又出现了模仿牛角号的持续长音,与前段形成对比,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夹杂着排鼓和铃鼓声,仿佛是一群脚脖上套着一串串小铃铛的姑娘在纵情欢跳。 乐曲由一个过渡性的乐句,引出第三主题,由弦乐弹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鱼和铃鼓声,炽热的情绪不断高涨。 乐曲不断转换调性,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 课件6张PPT。歌曲赏析 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课件7张PPT。彝族服饰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彝族女子服饰彝族男士服饰位于云南石林县石林景区中有一处景点名为阿诗玛,因其形肖美丽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撒尼族的装束、肩背背篓,仰首望天,似在呼唤,又似期待,给传说中的阿诗玛,更增添了想像和期待。彝族重要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跳歌节”等。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用乐器有口弦、月琴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 彝族音乐舞蹈阿诗玛《阿诗玛》是流传在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课件9张PPT。彝族音乐、舞蹈 彝族的乐器 口弦 小闷笛月琴三弦琴四弦五片口弦彝族民歌有各不相同的品种,而概括起来,则大体上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 在彝族民歌中,表现爱情的很多,而有的民歌则专用于男女社交这一特定场合。如红河州的彝族有一种叫做“吃火草烟”的传统习俗,就是一种专门的社交活动。在这种场合,成对的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对答酬唱。通常以对唱为主;对唱告一段落,再接以齐唱或集体应和。用于这种场合的民歌都以小嗓轻声吟唱,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并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 彝族能歌更善舞,彝族的民间舞蹈,俗称跳歌。阿细人在“火把节”时所特有的“三步弦”自娱性舞蹈。由于该舞多在月光下起舞,后又被人们称为《阿细跳月》。  云南省西部的南涧彝族当地一种名为“跳菜”的舞蹈已经拥有12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宫廷,目前在民间广为流行。  总结彝族的歌曲跳跃、热情,将音符融入了人民的血液,使人们不禁开喉高歌。彝族的舞蹈奔放、豪迈,将舞步烙印在人民的脑海里,令人们开怀狂欢。 彝族的艺术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瑰宝,为我们的祖国又添画上了一页辉煌的诗篇。 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不断的去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去欣赏,去探索,去研究。再见!课件7张PPT。 苗族服饰银饰苗族银饰,也堪称中国民族文化之一绝。苗家善制银器,能设计制造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饰物。 饮食 苗族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