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聚落: 2. 分类: 城市和乡村 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甲骨文 象形文 3.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不同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区 地形特点 规模 分布特点 人口 北方 平原 南方 丘陵 平坦广阔 地形复杂 较大 较小 相对分散 团聚型 棋盘型 较多 较少 课本P.48-49活动1 恩施大峡谷 祁连县 河谷阶地 河漫滩 (1)半坡村落 4. 案例: 课本P.48阅读 地点:黄河流域(大环境:河流沿岸) 时间:6000多年前 地形:河流阶地 回顾:说明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地壳间歇性抬升; 流水下切侵蚀。 有利条件:接近水源,远离洪水;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聚落分布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2)丽江古城 4. 案例: 课本P.49活动2 地点:云贵高原(大环境:喀斯特地貌) 地形:丽江坝子(山间小盆地) 有利条件: 坝子内部平坦,适合建城; 海拔高,夏无酷暑; 山地阻挡冬季风,冬无严寒; 盆地地形,水流汇集,水源丰富。 (3)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4. 案例: 课本P.49-50活动3 地点:中国西北地区(大环境:内陆、干旱) 地形: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 有利条件:水源条件好;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农牧业相对发达;人口集中,城镇发展;交通、经济发展。 (4)兰州城 4. 案例: 课本P.51活动 地点:黄河沿岸(大环境:山峦对峙) 地形:河谷低地 有利条件: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 →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2-8千米的带状城市。 课堂探究:说明锦城镇的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位于浙西低山丘陵中的河谷低地 →地形相对平坦,便于交通和经济发展, 利于建镇 世界那么大,各有各的样~ 其他案例: 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 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有利条件:高寒地区,河谷的热量条件较好 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于河谷 有利条件:获得更好的水源、水运条件 特别关注:区域大环境和局地小环境的关系 真题解读:以“川”为名的聚落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1. 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 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D C 一马平川 川流不息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本P.51活动1:2015 年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地形 地质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态 自然条件 交通 线路布局 运输需求 连接居民点 少占耕地 巩固国防 民族团结 决定 因素 制约 因素 科学技术 保 障 因 素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重点思考:建在哪里,为什么建 怎样建成本低、质量好、效益高 社会经济 经济 聚落 土地 社会 施工难度、建设成本、工程量、安全性 回顾:1.比较山区和平原公路形态和布局的一般特征。 2.说明平原和山区修建公路时分别应注意的问题。 密度 分布\布局 形态 应注意的问题 平原 大 纵横交错 网格状 保护耕地 少占耕地 山区 小 沿河谷 与山谷 “之”字形 线状 保护生态, 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案例1: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分布(P.51活动2) 东部四川盆地,铁路、公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