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8216

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19430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富 贵 不 能 淫 朗读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准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读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难道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真正,确实 安静 平息 人物介绍 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和张仪是对手。他历仕秦国、魏国、韩国,主张诸国合纵以抗秦,曾配五国相印,风光一时。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被秦惠王封为相。 后来,他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 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背景资料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 滕文公下》,写作背景与战国中期的思想交锋密切相关。彼时纵横家盛行,他们凭权谋游说诸侯,左右列国局势。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以谋略、辩才游说诸侯,影响列国外交与军事的特殊群体,核心策略为“合纵”与“连横”,服务于各国争霸需求。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 合纵派主张联合弱国对抗强国(初期抗齐,后主要抗秦),代表人物苏秦曾游说燕、赵等六国,佩六国相印,促成合纵联盟;连横派则主张弱国依附强国(多依附秦国)以图自保,代表人物张仪凭辩才助秦,瓦解多国合纵,为秦东出奠定基础。另有公孙衍,早期合纵领袖,曾打破张仪的连横策略,一度影响列国格局。 课文分析 从景春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 你从何处可以看出来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敬仰、崇拜、羡慕的态度。 (2)①反问句式 ②副词“诚”③对他们能力夸张性的描述。 译读课文 孟子曰:“ 是 焉 得 为 大丈夫乎? 子 未学礼乎? 这 怎么 算作,算是 你 能够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课文分析 对于景春之言,孟子有什么看法呢?孟子又是带着怎样的语气说的呢? (1)运用反问句式,不仅否定景春的观点,甚至嘲讽景春没有常识。 (2)两个反问句,语气强烈,读出质疑、不屑、鄙视的语气。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译读课文 丈夫 之 冠 也, 父 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 之 曰:‘往 之 女 家, 必 敬 必 戒 ,无违 夫子 !’以 顺 为 正 者, 妾妇 之 道 也。 主谓之间,取独 行冠礼 教导、训诲 代词,指“丈夫” 成年男子 主谓之间,取独 代词,指“女子” 到,往 告诫 代词,指“女子” 到,往 同“汝”,你 恭敬 谨慎 丈夫 介词,把 顺从 作为 准则,标准 妇女 规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