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 《“重复”的奥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单元的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该单元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其实“规律”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和一年级就有大量接触,学生对于寻找简单的规律已然不是问题。由于本课时第一次尝试由具体实物向抽象语言概括,所以在表达物体“重复”规律时,表述难免有些不准确。 【教学目标】 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运用直观的方式(文字、图形等)表示情境图中事物的排列规律。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规律存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会描述重复的排列规律,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概括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记忆大比拼的游戏,分别用5秒种的时间记住各组数,比一比看谁的记忆力最好? 第1组:5892764328 第2组:523523523523 你们觉得哪组数好记?为什么第2组数比第1组多反而好记呢? 学生:第2组数是重复有规律的。 看来有规律真好,可以方便我们记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重复””的奥妙。(板书课题:重复的奥妙) 二、自主探索,表示规律 (一)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1.出示民族小学同学庆“六一”的会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什么?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完整表达:例如灯笼2个为一组,按1大1小重复出现。 (板书:____个为一组,按_____的规律重复出现) 预设1:灯笼2个一组;按一大一小排的; 预设2:旗子3个为一组,按两红一蓝重复出现; (二)观察尝试,表示规律 刚才,我们从情境图中发现了这么多规律,又怎样表示呢? 活动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灯笼的规律。 1.学生操作 2.反馈 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解释自己的表示方法:我是用( )表示灯笼的规律的,用( )表示大灯笼,用( )表示小灯笼。 (1)文字:大、小、大、小…… (2)画图: (3)图形:□、△、□、△…… (4)数字:1、2、1、2…… (5)符号:√、×、√、×…… (6)字母:A、B、A、B…… 追问:对了吗?谁读懂了?□表示的是?△呢? 我要一直写下去吗?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用省略号。 如果用省略号省略重复的部分时,至少要表示出2组规律。 那你最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引出用简洁、方便的方法表示) 3.小结 看来,一组事物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三)趣味游戏,运用规律 活动二:刚才这些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吗?一起来玩一个“我画你猜”的游戏,请看游戏规则。 出示游戏规则: ①每个人在图中选一组重复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 ②写好后给你的同桌猜,让他猜猜你写的是哪个。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沟通相同规律的联系。 3.小结:相同的规律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 (引出:重复一定的次数才能确定规律!)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在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这样重复的现象,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播放) 2.你们还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找规律,填一填。 (1)_____、 _____ (2)○●○○●○○●○_____、_____、_____ (3)3 0 2 ( ) 3 ( ) 2 5 ( ) 0 2 5 2.小小设计师 请你用○、△、□、创造一种“重复”的规律。 追问:如果摆了26个,请问第26个是什么图形? 五、总结课堂 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