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如图所示,陶埙是中国最原始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优美的埙声的发声物体是( ) A. 嘴唇 B. 声带 C. 陶埙 D. 陶埙内部的空气 2.小明村里有大年初一零时撞钟祈福的习俗.小明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在振动 B. 钟还在振动 C.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 声的回音 3.小明在家观看春晚时调节电视的音量,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声速 4.森林里,鸟儿的唧唧声、树叶的沙沙声、溪水的潺潺声共同谱写了一首自然的交响乐.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A. 唧唧声最大 B. 沙沙声最大 C. 潺潺声最大 D. 相同 5.春节时,我们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此时,用手捂住耳朵可减小声音对听力的损害,这是( ) A.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无法判断 6.我国中医文化名扬天下.如图所示,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诊病,其中“闻”涉及的知识是( ) A. 次声波的应用 B.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 超声波的应用 D.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7.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声音正在发生改变的特性是( ) A. 传播速度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8.如图所示,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时激起了水花,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接着将发声音叉的叉柄贴在前额,听到的声音更明显,说明 可以传声;用左手握住音叉前端,声音就停止了,这说明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 9.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听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0.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现象,它是我国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形成的效果;若某发声体每小时振动36000次,其发出的是 选填“次”或“超”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1.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中安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某时刻监测仪上显示的数据为;该噪声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12.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机械施工时发出的声音对于正在休息的小明而言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他此时通过关上门窗来减小外面的嘈杂声,这是在 减小噪声;为了给住户营造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周末停止周边的一切施工,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3.往保温壶灌开水时,能根据声音的变化判断水是否灌满,灌水时听见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刚开始灌水时,听到的声音比较沉闷;水快灌满时,声音又比较清脆.因为刚开始灌水时发声的音调比快灌满时发声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同时也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4.如图所示,2025年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冰区完成星-机-船协同观测.科考船用船上的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经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深 m,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谭和小杨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