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67472

9《复活》(节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82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例名称:称呼见觉醒,斜睨藏心迹 ———选必上《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学科学段:高中语文高二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单元教学目标: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第三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精选四部外国文学巅峰之作:《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复活》(节选)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单元核心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通过细节品读把握人物心理,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根据这目标,本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剖析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而上升到对作品主题的深度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深入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以文本细节作为实证支撑,去理解本单元关于“人的抗争”、“孤独”、“赎罪与精神复活”、“苦难与成长”等人类共同面对的永恒命题。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将四篇课文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大概安排9个课时,用2周完成本单元任务。其中《复活》通过任务前置的方式,用2课时完成,作为训练学生“把握人物心理”的范本。 课时教学设计理念 以“课本剧情境任务”为驱动,通过“预学--预学检测--互学--悟学-悟学拓展”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在“细节品读”和“实践体验”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从文本解读到文化理解的迁移。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含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外国小说”单元,节选内容为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监狱相见片段。 教材以“细节描写”为切入点,通过“称呼变化”“眼神描写”展现人物心理的动态变化,是理解“复活”主题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关键文本。 课时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通过情节梳理人物形象”的基础,但对“细节背后的心理逻辑”“主题的文化内涵”的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学生对“课本剧实践”类活动参与度高,适合通过情境任务引导深度思考。 课时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变化及玛丝洛娃的斜睨眼神的描写,理解其背后的人物心理。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探究人物心理与关系的动态演变,建构立体认知。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课本剧体验与创作,深化对人物形象的审美理解。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托尔斯泰主义,探讨“复活”的多重意蕴,理解“道德自我完善”的人文价值。 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称呼”“眼神”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心理变化;梳理“复活”在人物身上的体现。 难点:结合托尔斯泰主义,理解“复活”的普遍精神内涵,实现从“文本解读”到“文化理解”的跨越。 课时教学资源(含教学媒体、工具、素材等) 依托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参考平台北京市八一学校王建稳教师的《复活》教学设计,设置课程。 阅读课文节选情节,结合网络上观看《复活》电影,完整把握《复活》核心主题与人物成长脉络; 2.借助平台互动功能,让师生互动。 3.利用平台工具记录学习成果,实时传送学生答案,结合点名功能保障参与度,提升文本鉴赏与自主探究能力。 课时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形式等内 容)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 情景导入:同学们,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有人对你的称呼变了,你对他的眼神也会跟着变?比如从生疏的“同学””到亲切“朋友”,从冷漠的“喂”到真诚的“名字”。今天我们要读的《复活》节选里,就藏着这样一组“称呼”与“眼神”的密码。今天,我们将跟随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走进《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那场震撼人心的监狱相见,让我们从彼此的“称呼”和“眼神”中,窥见他们内心的波澜与“复活”的曙光。 板书课题:称呼见觉醒,斜睨藏心迹———《复活》(节选)。 一、预学检测:把握基础,梳理情节 (约5分钟) 作者背景检查: 教师提问:“通过预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