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下第8单元 87-88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作用。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意识。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以及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当堂练习一份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激活旧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和虚拟性。】 师: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平均数,请你根据出示的信息,计算淘气每次平均钓几条鱼?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有答案的请举手…… 根据刚才的复习练习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平均数的理解? 生1:平均数代表一组数的平均水平 生2:计算方法是总数÷总分数=平均数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表一组数的平均水平, 合并均分 移多补少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也有几个问题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平均数6能代表淘气第一次钓鱼的水平吗?(代表性) 平均数一定就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吗?(虚拟性) 看来我们对平均数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平均数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平均数容易收到极端数据的影响,感受平均数的敏感性;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处理极端数据,更加深刻地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通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描述平均数的区间性,发展数据意识。】 1.体会平均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请看一则报道。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面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 用自己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免票线定在1.2米? 生1:1.2米可能是6周岁儿童身高的平均数。 …… 师:再看一些相关数据: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厘米,女童的平均身高为118.7厘米。看到这两个数据,你想说什么?生1: 师:平均数既然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所以说它有代表性。大部分学龄前儿童都低于了1.2米,整体水平,所以平均数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2.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师:我们要继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少儿歌手大赛,谁得了第一名呢?我们来看一看,你能快速算出平均分,并给他们排排名吗? 生:我感觉有点不公平,因为4号评委给2号选手只打了64分,这个极端数据非常影响他的平均分,前三个评委给的分完全碾压其余两个选手,第四个评委的分一算就变成第二名了。 师:来,我们把2号选手的得分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位同学所说的。 师:读了这个分数再说说你的感觉? 师:我们用数据说话,请大家再读一读2号选手的分数,不读这个有偏见的人,好好再来感受一下。 师:而我们现在给她算出的平均分是91分。你觉得这个91分能不能代表大多数评委的意见。 师:那为什么? 生:因为除了4号评委,剩下的评委都觉得2号选手唱的好。 师:同学们,这就有了平均数的另外一个性质,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平均数太敏感了,里面有个极端数据就会大大影响结果,尤其是在这种人为打分的项目下,所以我们一般会怎样?像这种打分的,为了去除它的敏感性,为了把极端数据带给他的影响去掉,我们一般会?我们一般会去掉一个最高数和一个最低数再求平均数。 师:暂停一下,那就重新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分吧,再排一排序。 因为他代表了大多数评委的意见,现在你对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