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C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C C B 1.B 【详解】A.反应Ⅰ为吸热反应,热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 B.反应Ⅱ方程式为:,反应Ⅱ中硫元素从+4价部分升至+6价(H2SO4),部分降至0价(S),只有硫的化合价变化,B正确; C.反应Ⅱ的正确方程式应为:,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则,C错误; D.反应Ⅲ:,S(g)比S(s)能量高,生成SO2时释放的热量应大于297 kJ,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诗句中涉及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是吸收热量的吸热反应,A正确; B.煤气化可以转化为水煤气,燃烧时有利于反应物与空气中氧气的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B正确; C.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强酸盐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C正确;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生成物的产率不变,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稀释之前,两种溶液导电能力相等,说明离子浓度相等,由于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NaOH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则氨水浓度大于NaOH浓度,故A错误; B.开始时两种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所以氨水中离子浓度大于NaOH,则稀释后导电能力强的为氨水,曲线Ⅰ表示氨水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Ⅱ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故B错误; C.导电能力越大,说明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c>a>b,故C正确; D.由B可知,曲线Ⅰ表示氨水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稀释氨水后,氨气的浓度降低,但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的体积:c=a,故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硫代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据此分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通过记录沉淀出现的时间比较反应速率是合理的,时间越短反应越快,A正确; B.由分析,反应的比例关系~2H+,反应1中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01 mol,的物质的量为,酸过量,根据得到参与反应的H+的浓度变化为0.002 mol/0.02 L=0.1 mol/L,反应时间5 min,速率应为0.1/5 mol/(L·min)=0.02 mol/(L·min),而非0.05,B错误; C.实验1和3需保持总体积20 mL,V4=10.0mL(Na2S2O3体积不变),V5=6.0mL(补足体积),硫酸浓度被稀释,C正确; D.Na2SO4为产物,替换水不改变反应物浓度,对速率无影响,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试管b中溶液颜色不变的目的是使反应到达平衡,但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B错误; C.b溶液体积增大,且OH-能中和H+,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减小,溶液颜色变浅,但此现象是平衡正向移动的结果,但由于加入NaOH溶液同时存在稀释和中和H 两个影响因素,故不能唯一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会正向移动,而c溶液由于浓硫酸即导致H+浓度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深,故该实验不能说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D.已知浓硫酸溶于水是一个放热过程,故试管c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温度也升高,无法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6.B 【分析】分析可知,逆向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则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时,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据此作答。 【详解】A.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