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1239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新人教)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73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人教,新人教,两则,新闻,1课
  • cover
第一单元 和平之光 同学们,在我们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爆发过许多次战争。这里面,既体现了伟人们的丰功伟绩,也包含了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生命。所以,战争虽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都是人体绞肉机。正义战争的威力,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虽属两个极端,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体味真善美与假恶丑。走进这个单元,不同肤色、不同种类、不同民族的人,会为我们演绎人类的意志力、体能和智慧的较量。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本单元吧!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横渡长江和解放南阳,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战争。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势。 《芦花荡》通过诗化的语言、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英雄形象。 《蜡烛》是西蒙诺夫撰写的一则在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蜡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坟头上的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就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深切同情。 《亲爱的爸爸妈妈》通过叙述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47年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做学问一定要勤于思考、学会不懂就问。通过请教老师、翻阅历史书籍。上网查询、请教革命军人等途径,了解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学习这些课文,要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段来迅速掌握文章大意,提高阅读课文的速度和质量。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了解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并借鉴这些方法,将其运用到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闻两则》                  2课时 《芦花荡》 1课时 《蜡烛》 l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课时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课时 写作 1课时 1 新闻两则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读写新闻的能力。 3.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掌握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培养阅读写作新闻的能力。 《新闻两则》是初中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新闻作品常识。同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乃至写作短消息的能力,从而既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法上,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采用此种学法,并举一反三,便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阅读、写作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课时  (设计者: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了解新闻特点 1.美国著名的报业人士霍·格里利曾经这样说过:“为新闻欢呼吧!它是精选的自由卫士,是正义的利剑,是真理的灿烂阳光!”那么新闻值不值得被如此高地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闻。 2.学生阅读并交流近日在报纸中看到的感兴趣新闻,初步感知新闻特点。(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归纳) 明确:①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②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③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④新闻语言:准确、真实。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新闻的初步认知来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中的第一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