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2833

梅岭三章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6024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梅岭,三章,课件
  • cover
课件26张PPT。梅岭三章 陈 毅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 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陈毅作者简介背景小序作业次章首章题解作者简介 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者简介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 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我估计不久密生的草 完成躲藏理解小序并想想它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 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时间)(地点)(作诗原因)思考:面对死亡作者不是想到“逃”或“降”,而是写诗明志。你可看到作者什么样的气质和决心?(结局)表现诗人从容、镇定的气质和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决心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 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陈毅古代音乐中把一曲也叫一章,诗歌也沿用此法,“三章”即“三首”。今日面对断头心里想些什么呢?了解大意心里想什么开创无产阶级事业要历经无数的战争阴间死后也要招集英灵,斩杀反动派借指部队借指反动势力?“泉台”“阎罗”是旧时迷信的说法,难道陈老总也信吗?分析理解这里为什么要用这种说法?比较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即使死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即手法的运用和动词的 选用来考虑分析理解提示1:“泉台”“阎罗”“旌旗”用了什么手法?提示2:把“招”换为“集、收、率”;把“斩”换为“打、杀、伐”好不好?“泉台”“阎罗”是比喻、“旌旗”是借代。人人憎恨的反动统治者形象和革命队伍浩荡的气势展示出来了。A、用“招”,旗帜鲜明,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有感召力;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 “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仄声,不合七绝格律。 B、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打”与诗意不合。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表现出来了。分析理解(比喻、借代。具体形象) (空洞)1.诗句形象: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让人感到鲜明生动。 2.诗句含蓄: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恨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3.诗句深刻:表现出革命将士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英雄气概。比较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即使死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结论:首章小结主旨: 身处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 的革命精神。联想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异曲同工之妙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 “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2.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次章3.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