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2858

自嘲 课件+教案 (2)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154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自嘲,课件,教案
    自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扎实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概诗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两首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 2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教七年级一班的语文,共有学生40人。班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有10个左右的学生,连拼音都不会,更别说写作了。 1、识字: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600个左右的重点汉字,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多音字、形近字的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 2、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们都有了简单的概括能力,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准确。 3、写作:多数学生能自己创作。一小部分学生还不会使用标点,错别字还比较多,也有个别孩子所写的话存在严重语病或者学过的字写不出的现象。 二、教学措施 (1)加强生字的训练 及时要求学生巩固认识的字,平时鼓励学生多练书法,及时表扬写字美观、有进步的学生,定期举办作业展览、书法竞赛等,课堂教学生字时,鼓励学生进行互评、自评。 (2)指导读书笔记 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并且把好的句子、段落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在课下多交流,与同学分享,得到更多的熏陶。 3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两首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自嘲 人生有时候觉得很累,但是学会了自我调节,有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可就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自嘲》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活动2【讲授】自嘲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活动3【活动】自嘲 1.作者当时的处境如何,诗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 明确: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2.作者如何对待这种处境,诗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 明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研讨问题五:题目《自嘲》该如何理解? (向学生介绍“自嘲”) 这类题目的来源,特别讲清鲁迅的自嘲自解痛前人的不同之处,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份,鲁迅的诗则表明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这也说明鲁迅在创作上不泥古、善创新。 活动4【练习】自嘲 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最后两个成语。 载( )酒 孺( )子牛 儒( )学 抛锚( ) 相濡( )以沫: 熙( )熙攘( )攘: 2、解词:“已碰头”-- “破帽遮颜”--“漏船载酒-- “千夫指” -- “孺子牛”-- 华盖 -- 3、《自嘲》一诗中高度概括鲁迅伟大人格的句是 。 活动5【测试】自嘲 默写全诗。 活动6【作业】自嘲 让学生以《自嘲》诗中认识的鲁迅为题,写一篇感想。 课件26张PPT。七律·自嘲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诗写作背景 《七 律·自嘲》这首诗 ,写成于1932年10月,鲁迅手书条幅送柳亚子。 当时,因为鲁迅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迫害和通辑,处境很艰难。 理解重点: 鲁迅写作这首诗时处境很艰难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七律”知识 2、理解本诗特别是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 并背诵本诗 复习“七律”诗的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