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63699

饮酒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1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饮酒,教学设计
  • cover
饮酒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诗的内容,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意境。 3.反复阅读,领会诗人意志和情趣。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诗的内容,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难点:1.研读品味,体悟诗的意境。2.领会诗人意志和情趣。 3学情分析 对于陶渊明,由于前面学习过他的《归园田居》,因此,孩子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本班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高,因此,在这节课中,孩子们思考积极、主动,见解独到,配合默契,发言大胆,学习任务完成很好。 4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酒的诗句有哪些,好不好 (学生回答)由此可见,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陶渊明的脚步来学习《饮酒》这首诗。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诗的内容,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意境。 3.反复阅读,领会诗人意志和情趣。 三、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四、研习新课 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读诗。 教师范读全诗,指名读,学生齐读。 (注意读诗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 研讨(一) 1.读诗歌,看有哪些词句不理解,小组内相互讨论,也可直接问老师。 2.读完这首诗,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陶渊明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你是从那些诗句中看出来的呢? 3.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研讨(二) 1.除了写田园风光之外,诗人还写了什么? 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3.作者最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到底作者领悟了哪些真意,为什么又忘言了? 4.你喜欢诗中的哪几句,读一读,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五、拓展延伸: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六、达标测试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结语:或许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那么即使我们身处繁华的都市,我们的心情也能变得宁静。我们也能克服那些日益浮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