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5559

悬岩边的树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8789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悬岩,课件,教案
    悬岩边的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自然、对人生的体验。但是移情和象征这两种手法较难理解,需要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并且结合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努力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诗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诗,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教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并从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自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法。) 活动2【讲授】简介作者和背景 (一)走近作者:曾卓,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1922年出生于武汉,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诗人一生境遇坎坷,1955年诗人因被卷入所谓的“胡风事件”而被迫搁笔。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直到1980年诗人才获得解放,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等。 (二)了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多媒体课件播放介绍作者及背景等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识记要点。学生朗读、倾听、笔记诗歌学习方法。) 活动3【活动】朗读诗歌 (一)朗读诗歌(听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1、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划分节奏。学生倾听、注音、划分节奏(投影出示听读要求) 2、指导学生朗读:(①自由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注意诗句的节奏。②指导有感情朗读,提醒学生结合作者融入字里行间的感情,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朗读的重音。③指导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气势美,感受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发展学生语感。) 活动4【活动】自读研讨 1.第一节中“奇异的风”你认为是什么样的风?联系创作背景,你想到了什么?一棵树”象征什么?(明确:暴风、肆虐的风,或者是凛冽寒风;文革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动乱的社会现实;是无数遭受冤屈的革命者的象征;) 2.第二节中写“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有何用意?(以此来衬托和渲染树对自由、和平以及爱的渴望,它像一丝光明划破了全诗的阴霾,又像一股暖流慢慢融化了诗人心头的坚冰,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3.第三节中“风的形状”和“展翅飞翔”的深层含义是什么?(“风的形状”是外在的狂暴力量对“树”的压迫之后留下的痕迹。但“展翅飞翔”是树的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再现,是冷静的审视和对待逆境,重新出发。) 4.本诗中的树象征哪些人?(那棵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悬崖边的树不仅是无辜遭难者的革命者的身影,更是诗人曾卓孤傲而火热的品格与风骨的图象。) 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引导。交流思考讨论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学生小组内讨论、更正。自主练习,回答明确。 小结: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作者经常借某物来喻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能更好地体现文学作品的含蓄美,更有力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学生结合本诗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使学生了解托物言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