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5690

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2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设计
  • cover
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相关常识,积累文中咂、棘、灼、广袤等字词。 2.从整体上把握寓言性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多元主题。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要过分贪心、过度追求的道理,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况且课文浅显易懂,又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易于理解。关键点在于对主旨的探寻和作品情节处理上的特点的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复述课文,在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拔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3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及结构。 难点: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结合自身生活与现实生活,体味蕴含在其中的生命哲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的,越多越好啊!这就是欲望,而人最难满足的就是欲望。当巨大的物质诱惑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有多少人懂得适可而止呢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托尔斯泰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活动2【活动】目标引领 1.了解本文作者及相关常识,积累文中咂、棘、灼、广袤等字词。 2.从整体上把握寓言性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多元主题。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生活中不要过分贪心、过度追求的道理,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活动3【活动】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63--1869年,创造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完成了他创作历程中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步里程碑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2字词积累(给下列字词注音或释义) 咂() 棘() 灼() 广袤() 广袤: 辗转反侧: 集思广益: 与众不同: 3.问题抢答:本文塑造的主人公是谁 主要事件是什么 他买了几次土地 买地的结果都一样吗 他最终真正获得了多少土地 活动4【活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探究人物形象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熟悉情节,试复述课文内容。 任务二:你认为文中的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作者塑造这个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概括归纳) 完成任务一 1.请学生复述课文。 2.师生评点。 评点标准:故事完整、叙述条理清晰,有层次感,语言流畅等等。 3.梳理文章情节,分析文章结尾的巧妙安排: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还会有哪些可能?为什么这样的结局最好?为什么还要特别点明“六英尺”?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死亡是讽刺最好的代言人。一个以追求幸福生活开始的贪欲最终死于贪欲的追求中。这样的回答不仅简洁,而且深富讽刺的力量感。最后的“六英尺”以极小反衬前文的不断膨胀的财产追求,精警有力,同时也启发人们的思考:对于生命而言,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追求;什么样的欲望才是合乎生命逻辑的等等。 4.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巧妙,进而提出问题: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