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我所欲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2学情分析 1.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语感,掌握了基本的解读文言文的方法。 2.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具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 3.通过初一、初二的学习积累,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识别常见特殊文言句式。 3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2.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字音和断句。 2.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4.1.2学时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以读带译。 2.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 3.结合课文注释翻译第一段。 4.1.3学时难点 1.有节奏地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完成课文第一段的翻译。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显示: 最美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客车撞向学生时,她毫不犹豫,将学生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惨遭客车碾压,年仅28岁的她高位截瘫,永远失去了双腿,她说假如让她重新选择,她还是会选择保护自己的学生,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这是我的本能”。在生死刹那间,张丽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这更是一种“大义”,早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先哲就提出“舍生取义”、“义重于生”的观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感受这位先贤不朽的思想和高尚的气节。(老师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课前预习展示,由展示小组同学发言,介绍作者和其思想主张,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 三、读一读 朗读课文,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准确断句,把握节奏。 2.请同学单个朗读,其余同学听读,并作点评,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存在的疑惑,老师帮助解决,再次订正字音和断句。 多媒体显示: 字音: 1.故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一箪食,一豆羹 (dān gēng) 5.蹴尔而与之 (cù) 停顿和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全班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节奏,把握语气。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看哪个组读得准确流畅、富有节奏。 四、译一译 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自译 让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己串译全文。 2.互问 同学们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3、反馈 教师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并对文言知识点进行一下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⑵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⑶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⑷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说一说 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和行文特点,试背课文。 老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让学生回答) 学生:议论文 老师: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