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5903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2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 cover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 识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去收集和了解一些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历程的相关情况(文字或图片资料)。 2、布置学生搜集“先富”带“后富”的具体事例,了解我国致富路线图实现目前状况。 第一课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导入新课 1.利用音乐flash“春天的故事”、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的代表性图片导入。 2.过程: (1)播放歌曲,展示图片。 (2)提出问题: ①改革起步于哪一年?谁被誉为总设计师?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③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二)讲授新课 1.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并要求弄清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时间,明确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 2.学生活动: (1)学生表演自编自演的小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2)师生互动过程: ①学生表演。 ②教师提出问题:小品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哪个更灵活更快速?为什么? ③学生自由发言。 3.阅读材料透视———老票证的故事,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2)教师展示图片资料,归纳总结 4.小结:回顾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 (四)课后作业 学生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第二课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引导学生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真正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这是本课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教师从国家的角度,注意讲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课后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的资料收集。 阅读与感悟 1.学生:阅读《“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的材料,引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2.教师可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共同富裕的提出的原因,并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共同富裕的内涵。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活动:举行“演讲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2.教师讲授: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4.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梳理和归纳知识,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三)课外作业 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资料收集,为第三课时做准备。 第三课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上节课布置做“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资料收集情况。 2.“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致富路线图完成情况:存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懂得实现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