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75720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那树》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25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单元
  • cover
《那树》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理解托物寓意,品味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寓言式描述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树的生命历程; 一、 导语设计 《行道树》表达了树生活在都市的困惑。 《好大一棵树》歌中所唱,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 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作者与背景 1: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那树》用小说的笔法,写老树困苦挣扎,最后仍不免被砍伐的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它形象地表现了台湾工商社会在畸形发展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即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遭受到冲击和毁灭性破坏。从中可窥见作者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统的深沉情感和深切忧思。其散文文笔简炼,神情俱肖,文理清晰,自成一体。 2.六十年代,台湾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艺思潮蜂拥而至,散文界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加深,一批作家开始接受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技巧,,诸如象征.意象.感觉.意识流.时空颠倒与跳跃等。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从《那树》中可感受到作者的批评倾向。 3.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范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 2: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结合语言标志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1~5)描写早期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6~8)描写近期大树,写大树与环境冲突和大树内心冲突。 (9~11)描写现时大树,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关键性描述,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小结: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都有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 “但是”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 附:板书: 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