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53张PPT。1、1951年和1953年,毛泽东分别为戏剧创作和历史研究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百家争鸣”的口号; 2、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双百”方针的内涵1、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内容: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3、指导原则: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国内背景: 1、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2、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国际背景: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系列重大政治事件,进一步从反方面推动了中国决策者们加快寻找中国式道路的探索,从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思路。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新中国科技有了较全面发展。表现为: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突破性进展。表现为:第一颗导弹、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A.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的新春天。B.1985年,在科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1、起步的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2、政府措施:(2)成立科研机构(3)壮大科研队伍(4)编制远景规划(1)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归国“游子”、政府培养《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 回国留学生达3000多人,他们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大批知识分子相继回到祖国,积极推动或投身国内的进步活动。比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他们大多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或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新中国成立初到50年代归国潮吴阶平(泌尿外科)华罗庚(数学)钱学森(空气动力学)李四光(地质力学)邓稼先(核物理学)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为什么要采取自力更生政策? (改革开放前我国发展尖端科技的背景?)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包围政策 苏联对中国有援助,但是在某些领域有所保留 (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 美苏两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