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0009

《七根火柴》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57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根火柴,教案
  • cover
《七根火柴》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 2、 品读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研讨无名战士献火柴这一过程中的细节,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 长征。历经一万多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 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那么你了解王愿坚吗?谁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学生介绍后略作强调、补充) 王愿坚(1929-1991) , 山东诸城人,当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党费》、《粮食的故事》、 《七根火柴》…… (过渡语) 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七十年前那个悲壮的故事,感受火柴在长征途中的巨大作用。 二、 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1、 问: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火) 问:课文几处写到火,请勾画出来。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 →“像一簇火焰在跳” →“一个通红的火堆” →“一簇簇的篝火” →“熊熊的野火”) 问: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前四点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 由此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火”。 2、 问:围绕这个“火”字,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那样分? (学生各抒己见后明确: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至5段为第一个部分,这时无 名战士还没出场;6至22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的就是无名战士;最后几段就是第三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无名战士牺牲之后的事。)(大屏幕出示三幅图片) 如果我们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怎么加呢? (学生讨论后大屏幕出示:需火———献火———送火) (过渡语) 故事的大致经过我们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人物,静静地倾听无名战士的话语,细细地凝视他的动作好吗? 三、 走进人物,感悟品质 1、 问:故事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几个?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学生思考后齐答:故事中出场的主要有两个人物,无名战士和卢进勇。最令人感 动的人物是无名战士。) 2、 我当导演,我为英雄拍感动镜头。 如果你是一名电影导演,要拍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打算为无名战士拍几个镜头, 你将捕捉哪几个镜头?请在文中勾画出你最想拍的几个镜头,并说说它究竟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的心灵,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讨论,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大屏幕出示无名战士献火柴的图片,并播放《过雪山草地》音乐。) (预设感动镜头) (1) 我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会对无名战士的面部来一个特写:你看他“脸色 怕人,眼眶深深塌陷,眼睛努力地闭着,喉结一上一下抖动着,嘴唇干裂,胸口冰冷,手指僵直”他生命垂危,极度痛苦;你听他的声音,“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身体如此衰竭,留着这一口气期待着战友的出现。 (2) 我想,我还会拍下无名战士“推开”卢进勇,“摇”头,“指”左腋窝这些动 作的。 当卢进勇怀着对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青稞面“递”到无名战士嘴边 时,他吃力地“推开”了,从齿缝里挤出几个字,“不,没……没用了。”因为他知道,长 征路上,粮食极端短缺,他要留给同志,这是何等的胸怀呀! 当卢进勇要扶他走,他“摇了摇头”,又拒绝了。可见他在这里等战友不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