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050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7352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地球的运动,PPT,32张,课件,三节
  • cover
课件32张PPT。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太阳地轴365日6时9分10秒 23时56分4秒(恒星日)365日5时48分46秒 24小时(太阳日) 1°/天。近日点(1月)较快,远日点(7月)较慢南北极点为0,其他各地为15°/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为1 670km/小时,南北极点为0 近日点与远日点恒星日与太阳日 当地球位于E1 ,太阳(S)、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360°59′,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连线上。从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圈) 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班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夜)晨昏线昏线太 阳 平 行 光 线昼 半 球夜 半 球NS晨 线夜 半 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夜半球昼半球图中的白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昼半球昏线2.地方时的产生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区时 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经度与时区的计算a.已知经度,计算时区例题:计算116°E所在的时区。 116°÷15=7……11 东八区 经度÷15=整数……余数 (余数大于7.5整数+1为时区,小于7.5整数为时区)b.已知两地时区,求时差同东同西,两相减,东西分区,两相加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例题1:东8区时间为5月1日8:30,东1区的时间怎样求?东10区的时间怎样求? 例题2:当东8区时间为5月1日8:30,西9区的时间怎样求?c.求地区时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右偏 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4.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1.黄赤交角 春秋分日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的冬至日3.21赤道昼夜平分3、4、5月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6、7、8月9.23赤道昼夜平分9、10、11月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12、1、2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有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北纬66.5度北纬23.5度南纬23.5度南纬66.5度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南极热 带北 温 带南 温 带南 寒 带北 寒 带0度第一,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第二,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 划分依据 例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准确地说 )( ) A.等于每小时15° B.大于每小时15° C.小于每小时15°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