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1078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66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第三,单元
  • cover
《咬文嚼字》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 2、 尝试品味实例的,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 重点与难点 。 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成语中“嚼”是斟酌的意思,《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朱光潜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 2、 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例 子 分 析 ) (1)“你是没文人”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3、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三、分析课文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风度”改为“你这风度”。 →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用怎样的写作技巧?作用何在? 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24 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3 〓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C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Y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I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4 〓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C 2.世人与朱老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 朱老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f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