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3234

草莓 教案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8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草莓,教案
  • cover
草莓 教案 课 题 草  莓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品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感悟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教 学 重、难 点 1、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2、引导学生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意义。 名人名言 青春去时不告别,老年来时不招手。———俄罗斯谚语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课文导入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二、预习反馈(一)、作者简介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二)、字词障碍1、字音字形枝柯(kē)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生意盎(àng)然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禀赋(bǐng)2、词语注释[疏落] 稀疏零落。[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兴味] 趣味、兴趣。[察觉] 发觉,看出来。[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本文属于抒情散文。 三、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明确: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明确: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那么第1段中九月农村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明确:夏意正浓,心境是欢快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4、而第3段作者笔下的景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秋的气息,另一番滋味。(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5、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6、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明确:“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7、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明确: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8、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明确: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9、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点题 10、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1、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2、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4、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计划 教后记 课 题 4、 草  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