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4416

13 能量的转换 说课稿

日期:2024-05-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26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能量,转换,课稿
  • cover
13 能量的转换 说课稿 ———《能量的转换》第1课时教学反思性说课 一、课堂价值取向,着眼科学素养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为什么教”、“教什么”、和 “怎样教”,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无不受其价值观的支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下面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应成为科学教师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 什么是科学素养?它是一个复合概念,是一个复数而不是单数。对于科学素养的阐释,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我认同并在自己科学教学中作为价值取向的是课程标准起草核心组组长郝京华教授的“五个科学”的内涵: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的本质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教育,它不是大量知识的凝聚,也不只是一个验证知识的过程,就学生而言,科学教育是一个产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当我们明确定位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后,“教什么”和“怎么教”也就水到渠成、胸有成竹了。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能量的转换》一课中,指导学生利用小水轮研究怎样将水能转换为电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载体。其“必要的科学知识”涉及到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常见的力———水力;物体的运动有快慢;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转换。这些科学知识只是引导学生探究的载体,其“教育性”功能远远大于它的知识性价值,以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展示,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学目标定位,基于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内涵很丰富,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涉及到它的方方面面。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具体要求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确定了《能量的转换》第1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力求通过后面的教学过程得以达成。 (一)科学知识与技术目标 1.知道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度、水流大小、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2.知道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基本过程。知道能量是可以转换的。 (二)科学探究与方法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能做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2.能设计简单的表格记录实验现象。 (三)科学思想与态度目标 1.在研讨过程中感悟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观点。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积极交流、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活动过程,融科学素养于探究过程之中 本课的教学,我们“以情感为纽带,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主线”,让科学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得以培育。 1.情境导入,问题导向,让“探究”成为学生的需要。好的开始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调动学生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课堂开始,教师播放“河水湍急,逞凶肆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流水的力量”。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憾:原来,洪水的力量这么强大!接着,新的问题产生了:人们能不能利用流水的巨大能量来为人类造福呢?你知道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谈到了“水力发电站”。怎样让水电站发出更大的电量呢?学生说到了让涡轮(水轮)转的更快。那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呢?问题一个接一个,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向了本课重点探究的问题。 这个环节中,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得到了激活;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润物无声的渗透。 2.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学习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小组合作意识也十分浓厚。 有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既掌握了对比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