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715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教师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15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
  • cover
1.《新闻两则》导学案(教师卷)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3.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知识链接】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3.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6.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一)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二)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鄂(è) 豫(yù) 绥(suí) 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āng) 补充:溃(kuì)退 逃窜(cuàn) 负隅(yú)顽抗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3.结合课后1题完成。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新闻的特点: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 二、自主学习。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并指出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以及其军事上的重大意义。 2.在文中圈点批注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1.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解决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发动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30万人全部度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30万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